南方日报刊发林涛会长署名文章:营造资本生态圈,让中小企业办成大事

发布时间:2021-11-29来源: 南方日报

营造资本生态圈,让中小企业办成大事

广州市金融人才协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林涛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2018年8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实际上,中小企业中不乏一大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但其融资渠道和容易程度依然与大型企业难以相提并论。因此,资本市场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议题也被提上日程。带着这样的使命“北交所”便诞生了,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是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布局、进一步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需求的重要步骤。

北交所首批共上市81家公司,其中广州有4家,分别是:国义招标、广咨国际、驱动力和永顺生物,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居广东省首位,位列全国第二,潜力强劲。从规模上来看,早期创新型中小企业81家北交所企业平均营收为6亿元,平均净利润为6938万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78家,占比96.3%;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39家,占比48.15%。收入规模来看,颖泰生物、贝特瑞、同力股份等10家公司2020年营收在10亿元以上。其中,颖泰生物2020年营收达62.25亿元,位居第一。

改变对资本市场的惯性认知

2000年之后,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全球500强中的数量常年第一。但是,如百度、腾讯、阿里、网易、搜狐、新浪,京东、小米、蔚来、理想汽车等等最顶级的独角兽企业却频频流失海外资本市场。原因就在此前的A股IPO审批制与核准制的框架之下,企业能否实现IPO更看重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而不是未来的价值成长性。这实际上造成了资本市场缺失了帮助快速成长期的优秀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功能。

全面注册制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补足这一缺失的功能。2020年3月1日新版证券法落地,将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使得第一个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截至目前已有19家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实现了IPO融资发展。即便如此,实现IPO的企业依旧更多的是处于成熟期的高利润企业。这也是此前市场在核准制阶段产生的认知与业务惯性所造成的。数据显示,科创板近两年来首发上市企业上市前一年度净利润中位数为7400万元,净利润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仅在15%左右;创业板企业规模也居高不下,近2年来创业板注册制IPO企业共有182家,上市前一年净利润中位数为7600万元,净利润小于5000万的企业仅有占比不到3%(5家)。

北交所的设立,从根本意义上补足了中国资本市场无法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一功能性缺失,也彻底改变了资本市场只能帮助大利润企业融资发展的市场惯性认知。首先,北交所是由新三板深化改革而来。此前,新三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场外市场,重点服务于广大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曾累计服务超过13000家企业,具备充足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经验。其次,新三板的企业挂牌、交易、分层、转板、摘牌等制度更加贴合中小企业。而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进行相关制度设计的北交所,也将更加贴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最后,北交所设立的初心与其他交易所及相关板块不同,北交所是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交所开市对于企业而言,融资通道会更公开透明,上市路径非常清晰。企业上了新三板,就相当于开始了公开募资,接下来每个阶段都能接触到大量的投资者,极大地拓宽了融资渠道。早期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创新层及北交所均可进行一次融资,这样的融资节奏能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发展力度

去年,广州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200.04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过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8%,历史上首次超过40%占比。市场主体方面,去年广州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5.27万户,同比增长24.88%。应该说,广州中小企业发展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影响,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今年3月,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对全国36个主要城市开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广州综合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广州政策环境排名第1、法治环境排名第3、市场环境排名第4、创新环境排名第6、融资环境排名第11。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州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是融资环境无法匹配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从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这一维度来看。广州今年1-9月份金融增加值为1857.92亿元,低于上海的5905.1亿元、北京的5685.9亿元和深圳的3438.78亿元;2020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9%,低于北京和上海的20%、深圳的15%,在全国排名第13位。

因此,推动广州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提升融资的针对性、精准性和便利性,进一步营造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生态圈和创新生态体系。

广州是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一重要论断的诞生地。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相当于一次思想解放,让全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以往,大家更重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关注不够,“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广州乃至全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方面,广州要坚持不懈推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进集聚各类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着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广州要为中小企业创造适合发展的土壤,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培育和扶持,以期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此外,还要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应对市场风险等多方面施策综合发力,全面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让中小企业能真正“办成大事”。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媒体聚焦
成员动态
企业视频
党的建设
思想引领
工作动态
群团建设
南粤视角
政策法规
南粤参考
行业趋势
业务布局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城乡发展
金融服务
合作伙伴
金融类
产业类
智库类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联系信息